2014 |
張麗珠, 〈戴震孟學對於孟子學發展的影響〉, 「孟子思想與鄒魯文明」國際學術研討會, 濟南、北京, 會議論文, 2014-06-01-2014-06-01 |
2012 |
張麗珠, 〈章太炎的「真」與「俗」〉, 「語言文學課程與教學學術研討會」, 彰化, 會議論文, 2012-05-01-2012-05-01 |
2011 |
張麗珠, 〈康有為返本開新的維新思想〉, 「中文知識生產與亞洲社會轉型」國際學術研討會, 彰化, 會議論文, 2011-10-28-2011-10-28 |
2011 |
張麗珠, 〈梁啟超新民思想對舊社會轉型的推動──以梁啟超救國實踐的文化進路為線索〉, 第二屆「漢學與東亞文化」國際學術研討會, 南京, 會議論文, 2011-10-08-2011-10-08 |
2009 |
張麗珠, 〈清儒結合經典與經世的禮學發揚——以戴震、淩廷堪為線索〉, 山東省, 會議論文, 2009-08-01-2009-08-01 |
2009 |
張麗珠, 〈清代新思想典範之曙光——以陳確、唐甄、顏元為線索〉, 「第五屆國際暨第十屆全國清代學術研討會」, 高雄, 會議論文, 2009-06-01-2009-06-01 |
2008 |
張麗珠, 〈戴震人性論與孟荀之異同〉, 「臺灣哲學學會2008年度學術研討會」, 臺北, 會議論文, 2008-10-01-2008-10-01 |
2007 |
張麗珠, 〈詆古與證古——從康有為到王國維〉, 「變動時代的經學和經學家(1912-1949)研討會」, 臺北, 會議論文, 2007-11-01-2007-11-01 |
2007 |
張麗珠, 〈戴震與荀子之思想歧異〉, 山東省, 會議論文, 2007-08-01-2007-08-01 |
2007 |
張麗珠, 〈宋、清對「內聖/外王」各有側重的解經進路〉, 「東亞論語學國際學術研討會」, 臺北, 會議論文, 2007-06-01-2007-06-01 |
2006 |
張麗珠, 〈清代的義理學轉型與四書詮釋——以《論語正義》、《孟子正義》為觀察對象〉, 「東亞四書學國際學術研討會」, 臺北, 會議論文, 2006-05-01-2006-05-01 |
2005 |
張麗珠, 〈獨立於時風眾勢外的全祖望史學精神〉, 〉「紀念全祖望誕辰三百周年暨浙東學派與中國實學文化研討會」, 寧波, 會議論文, 2005-10-01-2005-10-01 |
2004 |
張麗珠, 〈對康有為「援西入儒」之儒學現代化轉型觀察〉, 「彰化師大國文系教師論文研討會」, 彰化, 會議論文, 2004-11-01-2004-11-01 |
2004 |
張麗珠, 〈心性名教外一章--清代義理學轉型與文學的呼應〉, 「第一屆明清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」,2004年5月。, 嘉義, 會議論文, 2004-05-01-2004-05-01 |
2004 |
張麗珠, 〈清代的義理學轉型——新道德觀與新思維之建立〉, 「第八屆清代學術研討會」,2004年3月。, 高雄, 會議論文, 2004-03-01-2004-03-01 |
2003 |
張麗珠, 〈清代的義理學轉型與「漢宋之爭」〉, 「理解、詮釋與儒家傳統研討會」, 臺北, 會議論文, 2003-11-01-2003-11-01 |
2002 |
張麗珠, 〈會通傳統與現代的清代「情性學」〉, 「明清學術國際研討會」, 香港, 會議論文, 2002-12-01-2002-12-01 |
2002 |
張麗珠, 〈以利為善——清儒對傳統義利關係的解構與重建〉, 「第七屆清代學術研討會」, 高雄, 會議論文, 2002-03-01-2002-03-01 |
2001 |
張麗珠, 〈跨越閨閣門檻的情詞——談柳永詞的「不減唐人高處」〉, 「彰化師大國文系教師論文研討會」, 彰化, 會議論文, 2001-12-01-2001-12-01 |
2001 |
張麗珠, 〈以《四庫提要》與《閱微草堂筆記》為觀察的紀昀反理學態度〉, 「彰化師大國文系教師論文研討會」, 彰化, 會議論文, 2001-05-01-2001-05-01 |
2000 |
張麗珠, 〈「漢宋之爭」難以調和的根本歧見〉, 「乾嘉學者之義理學研討會」, 臺北, 會議論文, 2000-05-01-2000-05-01 |